当前位置: 分中心动态 >

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4-09-29 00:00 来源: 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299

2024年以来,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的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服务措施,服务发展大局。

一、完成了《陕西科技年鉴(2024卷)》榆林市部分的编辑工作和《榆林年鉴(2024卷)》科技部分的编纂工作

《陕西科技年鉴》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是反映全 省科技发展与实力的大型专业年鉴,其榆林市部分由我中心 起草编辑,所载内容是对全市过去一年科技工作的客观科学 记述,全面反映了榆林市的各类科技活动、重大科研项目进 展及科研成果的典型事例。

《榆林年鉴》是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研究室)承编的综合性、资料性、工具性文献,是全市唯一一部市级综合年鉴,具有重要的资政、存史、服务价值。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编纂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二、完成了我市“三区”科技人才的选派、培训、总结等工作,下半年完成相关考核

1.针对2023年服务于9个县区的137名“三区”科技人才的工作总结进行专项汇总,并以文件形式上报省科技厅。

2.按省科技厅要求,经过层层筛选,高标准确定了2024年度“三区”人才选派人员名单和受援单位。

3.组织召开了2024年榆林市“三区”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广大“三区”科技人才及时送上了精神食粮。

4.组织实施了“三区”科技人才走近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活动。

三、2024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核定交易额突破1.1亿元。

1.全市2024上半年度累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3亿元,其中核定技术金额1.1亿元。

2.配合榆林高新区举办2024年科技型企业、技术合同认定培训会,中心技术转移转化服务部周宇宁科长做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技术合同签订事项、登记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并就新系统进行了重点讲授,宣讲技术合同登记是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和保障技术市场繁荣,发展优惠政策的必要措施,园区30余家企业近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四、按时完成了《榆林科技》杂志前两期的出版工作,进一步宣传我市科技工作新成就、新局面

在找准杂志定位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影响双提升,进一步与现代杂志办刊方向接轨,实现了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同步发行。杂志内容有:政策法规、献计榆林、科技精英、科技纵横、科普园地、科技简报、科技动态等栏目,并集中报道了一批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科技人物;宣传了一部分亮点示范基地和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了期刊对外交流、学习、宣传的平台作用。

五、圆满完成了2023年度全市科普统计调查工作

科普统计是科技部每年的统计调查专项任务之一,通过开展全国科普统计调查工作,科技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及创新创业中的科普活动等科普资源概况,为中央及省政府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榆林市科普事业的发展。调查内容包括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创业中的科普等6个方面共124项二级指标,涉及市直有关部门41家,在数据填报过程中,我中心安排专职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各单位的统计人员,加强协作,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网上填报工作。

六、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2024年全市科技统计上半部分工作。

科技统计主要指标包括科技活动、研究与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其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1.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情况:反映被调查单位为开展科技活动投入的人员数量及结构情况。

2.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和使用情况:反映被调查单位为开展科技活动筹集和使用的经费数量、结构情况。

3.科技活动机构情况:反映被调查单位机构内科技活动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等基本情况。

4.研究与实验发展情况:反映被调查单位开展研究与发展活动的基本情况。

5.科技成果情况:反映被调查单位科学技术活动产出的基本情况。

七、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榆林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平台是由榆林市政府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下称天合中心)合作,引入国家级技术力量,解决我市在产业发展中技术难题。我中心具体承担此项目实施工作。上半年,经过天合中心与我单位共同走访技术需求企业,开展技术调研,多方联系技术支持方与企业对接,促成30项技术转化项目,利用政府支持资金656.5万元,涉及化工、材料再利用、节能、建筑、畜业高产、旱田节水示范等行业,引进北京化工大学、陕西微生物所等数家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其中“高占比荞麦挂面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与榆林科技发展服务中心、中关村天合以及荞麦应用企业陕西定边聚农有限公司签订四方协议,于2021年,达成了荞麦挂面项目的落地与产业化方案,共同推进荞麦挂面的产业化应用工作。经过4方数年不懈努 力,今年4月,全国首条纯荞麦挂面生产线在陕西定边投产,年产量达2万吨。荞麦低升糖性及食疗一体特性,挂面规模化生产,荞麦的添加量从20%一举达到100%,必将带动了当地荞麦产业发展。在“高占比荞麦挂面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探索形成了独有的“榆林模式”,即政府聚焦企业发展需求,聚合优质科技资源,精深挖掘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科技资源,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完美结合,促使产业项目精彩落地。

附件下载: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陕ICP备17001181号-4

联系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五路10号

联系我们:029-888563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