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媒体聚焦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深圳这么干

发布日期:2025-02-28 16:52 来源: 深圳 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64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深圳这么干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加快建设全链条一流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高等教育跑出了“深圳速度”,十年来新建高校8所,全市高校数量达到17所,高校有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职业教育高端发展,部省支持深圳建设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创新高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成立,产教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经验”向全国推广。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近三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4.4万个,组建了71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在国内率先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

20245月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向公众介绍了深圳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是做强高等教育,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近年来,我市高水平设置了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并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8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技师学院成功转设为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建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教育部已发布拟同意设置的公示。出台《关于推进深圳大学等8所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方案》,推动全市高校对标世界一流,分层分类卓越发展。印发了《关于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大力建设一流学科。积极推动高校快速响应市委市政府产业战略布局,大力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目前,我市高校正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低空经济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

二是聚焦科教融汇,持续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依托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加速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在高校布局建设了一批大科学装置,成立西丽湖X9高校院所联盟,目前全市17所高校院所实现174门课程互选、近6000台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推动高校聚焦国家战略,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引导高水平大学与鹏城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全市高校有各类科研平台超过690个,其中部级以上约60个,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8个,深圳大学还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提升产学研用协同水平。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深圳模式”。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产教深度融合进行系统部署。积极推动高校对接“20+8”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45个特色产业学院、219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认定79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共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被选为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今年,我市还将推动职教城建设,培育第三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新一轮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机制

四是夯实基础教育,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引领和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必须从打牢基础做起。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百万学位建设,近三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了“十二五”“十三五”总和。同时,我市认真落实“五育并举”,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印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全市小学初中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举办150场“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活动。“深圳市学生创客节”参与量达到15万人次,1200多名学生被认定为“明日科创之星”。今年,我们还将举办“深圳市中小学生科学节”,召开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对中小学科学教育进行系统部署。

五是加快人才引育,奋力打造大湾区人才聚集地。高等教育方面,我们积极落实深圳市新一轮人才政策,大力实施高水平引才计划。积极推动高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支持引导高水平大学与高水平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生。基础教育方面,我们完善教师引进培养机制,去年全市引进1.1万名优秀教师来深从教。出台校长教师发展体系和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市级以上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书记)工作室达到218个,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基础教育领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8项,位居全国第三。

 

附件下载: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陕ICP备17001181号-4

联系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五路10号

联系我们:029-888563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