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媒体聚焦 >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布日期:2025-03-24 09:42 来源: 秘书工作 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25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尽管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高水平开放平台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基于历史实践和国际经验,将“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创建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扩大对外高水平开放合作为导向,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2013年以来,我国分7批先后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并建设海南自贸港,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此外,还建设了一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聚集特定领域开展针对性探索。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做“减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是指国家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领域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越短,代表外资准入越宽松。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我国第一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条目有190条。经8次缩减,目前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29条,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27条,其中制造业领域针对外资的限制措施清零,服务业主要是邮政、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等还存在一些特殊管理措施。随着压力测试的推进、监管能力的提升,负面清单还将进一步优化。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是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该清单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一列出针对境外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方式提供服务的特别管理措施。我国2024年首次发布的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共71条,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68条,未来会根据情况进一步优化。随着数字技术持续突破、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跨境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十年来,全球跨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提升至22%。我国服务贸易市场潜力巨大,在全国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具体行业中针对境外服务者的准入措施,以“一张单”的方式归集列出,并明确清单之外的领域按内外一致原则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制度的透明度。

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加快构建。积极与贸易伙伴商签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是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由10个增至23个,自贸伙伴贸易额已超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自贸协定的内容和质量也在不断丰富提升,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以及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等新内容已成为我国新签自贸协定的“标配”。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推动与经贸伙伴的互利共赢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国与“一带一路”伙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2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中欧班列已通达25个欧洲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余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10万列。共建“一带一路”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雕细刻的“工笔画”阶段,为增进同共建国家的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自主开放、单边开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进入新时代,我国自主扩大开放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如:设立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上海进博会,授权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推进金融、数字经济、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对30多个国家推出单边免签入境政策、延长在华停留时间等。

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与世界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是我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又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一方面,开放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我国通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并正在从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向以质取胜的“中国创造”升级,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稳步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

另一方面,我国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近十多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为低迷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动力,为世界各国提供稳定市场,为国际合作提供公共产品,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肥沃土壤,为世界减贫、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智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溢出带动效应,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十多年来最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之一,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参与国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总量世界第一的工程师队伍、丰富的研发人才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及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诸多优势,是全球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和运营市场,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200位的跨国公司在华营收占其全球营收的15%左右。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近十年来,我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累计投资居全球第一,是世界风电、光伏和电池设备的最主要供应国。在我国的持续努力下,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80%,有力支撑了全球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大国博弈不断加剧。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技术不断融合突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重点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深化涉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贸易强国建设方面,顺应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政策协调,完善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管理方面,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准入后国民待遇,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强化海外利益保护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主动营建开放合作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水平自贸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弥补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针对重点领域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惠及合作伙伴发展。

(作者罗雨泽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来源:《秘书工作》2025年第2期

附件下载: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陕ICP备17001181号-4

联系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五路10号

联系我们:029-888563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