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博览 >
陕西省科技金融
典型案例
为全面系统总结我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工作亮点,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省科技厅联合省金融办、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金融监管局、陕西证监局,评选确定了23个最具代表性、创新性和借鉴意义的科技金融实践案例,系统整理了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及创新主体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将为深入推进我省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启示借鉴。
金融机构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开源证券
创新金融服务
赋能陕西中小企业科创之路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源证券”或“公司”)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现代投行核心功能,充分发挥本土券商服务优势,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核心突破点,持续增强金融服务陕西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助力陕西发展科技金融及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案例背景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最终落脚点是海量的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总量看,目前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需求巨大。从区域经济发展看,陕西创新土壤深厚,创新主体活力充沛,围绕“34条重点产业链”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作为陕西本土金融机构,开源证券聚焦主责主业,立足自身禀赋、陕西区域特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构建契合陕西企业发展需求的差异化、定制化服务模式,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聚集,助力陕西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主要做法
科技金融是开源证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锚点。公司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通过长期战略布局,形成了以北交所业务为龙头、股债并举、投保并重、投研协同的发展模式,聚焦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一)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做好投行服务,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施人才领先战略,引入头部券商投行、做市领域领军人才,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大量包括“三中一华”券商在内的优秀保代纷纷加盟,构建一流的中小企业服务队伍,大幅提升服务陕西的专业化能力。立足北交所市场,精准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致力于挖掘并扶持具有高增长潜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构建一套涵盖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生态,助力其跨越式发展。
(二)用科创债等创新品种,提供定制化债券融资服务。把握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通过持续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产业类债券等创新品种作为主要切入点,为科技创新企业“量体裁衣”定制金融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244.5亿元,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增添“源动力”。
(三)当好服务科创的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开源思创实现总部、业务“双回归”,从上海回迁西安,落地西安双创中心“硬科技”集中区——高新三期丝路前海园,带动一批专业投资人才在陕西落地生根,专注服务陕西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开源投资通过重点领域投资,深入赋能产业链上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企业,为陕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强劲动能,并通过直接投资帮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助力产业落地。借力陕西科创投资联盟,按照“一院一所一校一企”模式,与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空天院、光机所、陕煤研究院等院所,西安高新区等地方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四)发挥产业研究、科创研究优势,强化服务陕西智库作用。依托上海研究总部和2023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名的诸海滨研究团队,连接市场前沿研究力量和陕西产业发展需求。连续两年发布“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蓝皮书,系列化、系统性呈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貌。发布“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联合陕西科创投资联盟举办“人形机器人产融发展对接会”。承办陕西省地方国有企业债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首期陕西产融结合论坛,参编陕西金融发展报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
取得成效
(一)拓宽融资路径,增强资金支持。通过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陕西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路径。保荐天润科技上市、博达软件过会;近3年推荐27家陕企在新三板挂牌,占比37%,截至2024年9月,在督导陕西省新三板企业40家,占比33%;近5年助力陕西省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向发行14单,募资10.73亿元,其中四联智能可转债是陕西首单新三板可转债项目。发行科创债、双创债、募投项目用于新质生产力的债券30只,发行规模383.9亿元,其中,西安财金2023年科技创新公司债利率创当年西北区域地方国企公司债券最低利率,陕汽控股2024年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创全国同类债券历史最低利率,也是西北区域首单“汽车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类”公司债。基金及投资方面,旗下子公司开源思创已在陕设立6只基金,总认缴规模20.1亿元,累计已投金额5.57亿元,已投项目43个;开源投资在陕累计股权投资超过7.1亿元,已投项目11个。
(二)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增长动能。落实陕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要求,持续放大创投基金的“加速器”作用。开源思创加快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设立步伐,开源空天基金等7只基金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首期规模超过20亿元。在管开源惠风基金2024年已投项目2个、金额7000万元,年内拟投总金额1.4亿元;雏鹰基金累计投出项目27个、金额4.29亿元。累计储备拟投陕西本地企业或拟落地陕西企业57个,拟投金额8.6亿元,均属省内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包括高端装备领域20个、航空航天领域9个、新材料领域8个等。
(三)助力补链强链,完善产业体系。以直接投资为媒介,吸引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企业落地陕西,助力陕西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开源思创已投项目天大钒业、拟投项目和壹基因拟落地西安经开区,其中,天大钒业已于西安市新设立子公司西安天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预计总投资建设金额为3.5亿元,预计2027年完全投产,将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个,年产值超过4亿元。开源投资已投企业深圳元视芯将在西安经开区落地车规级芯片设计公司,助力弥补陕西汽车芯片空白,为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经验启示
开源证券以中小企业为核心构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投行+投资+研究”一体联动机制,提升协同服务质效,为陕西推动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有益实践。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券商功能性,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的繁荣紧密相连,充分发挥省属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和独特优势,做好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二是提高服务质效,打造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精准挖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努力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三是联动资本市场、金融同业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深挖并开拓多样化融资渠道,促进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全面金融支持。
END
转载请注明: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