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中心动态 >
今年以来,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科技委员会、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及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以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五项改革,坚决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和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多次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委科技委员会会议、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召开了市委科技委员会会议,印发了市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市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市委科技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等文件,强化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工作。
(二)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制定了《宝鸡市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统筹推进5个方面19项重点改革事项。聚焦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了《宝鸡市推进科技创新五项改革实施意见》,从研发机构、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资金、“四链”融合等方面,全面加强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安全和科研诚信,制定了《宝鸡市科技诚信和国家科技安全管理办法》《宝鸡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诚信管理办法》,全方位加强科技活动管理。
(三)新型研发机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成立了秦创原(宝鸡)产业创新研究院,并与相关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协议6000余万元。谋划了秦创原钛及钛合金、工业母机产业创新聚集区,组织宝钛集团、秦川机床等企业编制形成了聚集区建设方案,已报省科技厅。支持宝鸡文理学院建设宝鸡高等研究院,建设方案已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报省教育厅。加强统筹规划和绩效评价,组织宝鸡文理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宝钛集团、宝成航空等企业,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共申报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3个、中试基地3个,培育建设市级中试基地10个,撤销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正在征集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平台。
(四)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更加精准。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需要,编制发布了《宝鸡市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关键技术研发指引》,梳理关键技术研发项目299项,其中,58项已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正在征集市级研发项目。聚焦钛及钛合金、传感器、羊乳、石油装备等领域技术需求,共征集推荐省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3项,“两重”项目7项。通过项目实施,汉德车桥“商用车电驱动桥关键技术研究”等16项成果进入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公示名单。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五大工程”,先后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积分制信息填报等宣传培训活动23场次,评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标杆单位30家。目前,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21户、高新技术企业32户、瞪羚(潜在)企业9户、科技领军企业8户。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户,总数达到222户。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1.1亿元。
(五)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用留更加广泛。坚持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项目研发为纽带,以多方式、高标准兑现研发价值为支撑,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用留。统筹局属事业单位编制,开展“政招企用”博士人才招聘工作。编制形成《宝鸡市重点产业链专家名录》,先后赴南京、上海、苏州、北京等地拜促宝鸡籍域外专家,为宝鸡创新发展引进智力支持。启动了校企合作“直通车”,组团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开展“项目引才”,共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20余项。目前,共培育省级秦创原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支、外国专家服务项目1项、选派“三区”科技人才75名。正在征集市级秦创原“三支队伍”。
(六)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更加有效。成功举办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金融路演暨第二届“金海棠”科技金融产品评选大赛,共评选优质信贷产品22款。持续开展“云端赋能·智享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周周讲活动,搭建线上银企对接平台。目前,共举办活动11场次,向金融机构推送科技创新再贷款需求企业197户,其中,银河消防等10户企业已获得科技创新再贷款1.4亿元。聚焦企业多元金融需求,编制发布了《宝鸡市“金海棠”科技金融产品手册(2025版)》,研究形成了科技金融担保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引导保险机构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的保险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目前,阜丰生物等82户企业已获得人保财险宝鸡分公司风险保障118.48亿元。
(七)四链深度融合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在《宝鸡日报》开办了“宝鸡科技型企业巡礼”刊栏,共刊发国核锆业、中铁宝桥、拓普达钛业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宣传稿件5期。举办了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宝鸡科技”视频号开设了“科技讲堂”,广泛开展科技业务知识宣讲。积极发挥全市科技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科技领域国家安全和科研诚信建设,共上报科技安全研判报告10余篇。目前,共刊发《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专刊8期。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五项改革落地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秦创原创新聚集区建设。推进秦创原新型传感器、羊乳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持续开展科技招商、科创企业培育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力争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发展指数达到1.25%以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秦创原工业母机、钛及钛合金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方案,深度谋划聚集区建设项目,力争早日获批建设。
(二)抓好研发机构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和创新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有组织的布局建设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独立法人研发平台,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高能级科技研发平台。支持航天时代建设精密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0个以上。
(三)抓好科技企业培育。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培育的服务力度。评判即将到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条件,指导企业做好复审准备,保住现有存量。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深入挖掘潜在科技企业,查找问题、补齐短板,针对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不全面等重点问题精准发力,优化服务,力争年内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户以上,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四)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财政科技计划“省市两级协同确定、市县两级执行管理”机制,分领域、分县区开展科技创新五项改革政策宣讲,围绕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等24条重点产业链创新需求,谋划申报省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0项以上,省级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项目10个以上;组织开展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征集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0项以上。
(五)抓好科技金融融合。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服务质量,做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连接桥梁。做好企业创新积分制信息填报工作,指导银行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辖区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完善科技金融担保风险基金管理办法,谋划起草我市“先投后股”资金投资管理办法,做好科创基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六)抓好创新人才引育。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发挥市委科技办牵头抓总作用,不断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制定《关于在全市开展“一把手”进高校聚智引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动的通知》,持续做好域外宝鸡籍专家对接联系工作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直通车活动,加强政校企深度合作,力争培育秦创原“三支队伍”100支以上,青年科技新星20人以上。
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