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中心动态 >
今年以来,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提升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服务效能为重点,聚焦“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这一关键难题,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统筹各类科技资源,不断提升“12456”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效能,上半年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进展顺利、卓有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不断提升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科技服务效能。一是认真谋划全年路演工作。紧扣全省“三项改革”路演活动要求,研究出台了《2025年渭南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聚集区示范引领、县(市、区)全面覆盖、试点单位专场推介、企业转化择优支持、服务机构跟踪服务”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开展“地市行+示范性+产业链+专场化+常态化”路演重点任务,为全年路演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统筹做好对接服务。充分发挥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作用,先后赴省科技厅及省资源资源统筹中心、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和富平县羊乳产业创新聚集区、农创谷大荔核心区、渭南师范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对接路演筹备工作,积极统筹省市资源,梳理筛选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确保路演活动有序高效开展。三是扎实推进成果项目路演。5月23日,成功举办我市今年首场路演——第九届丝博会增材制造产业链专场路演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渭南行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路演活动3场次,发布科技成果70项、技术需求43项,路演项目55个,现场签约项目13个。大荔县、富平县、渭南师范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场路演活动正在抓紧筹备中。四是全面更新秦创原渭南网络平台数据。完成了2024年度高企416家、科小1057家、上市企业2家、瞪羚企业22家、科创平台115个、技术经理人236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09个、新双创队伍286人、技术合同32.50亿等相关数据更新。同时注重加强与网络运营公司联络,确保网络平台顺畅运行。
(二)大力推进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提质增效。一是持续做好精准招商。上半年累计对接科创企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0余家,组织举办企业入驻评审会1期,成功引进陕西经纬时能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孵化器进行孵化培育。拟计划6月底前组织开展第二期企业入驻评审会,目前森愿未来等6家企业拟参加评审。二是全力推进在孵企业投资落地。上半年对接集斯广宜等意向落地企业8家,组织落地对接会10余次,分别与富平高新区、白水县、渭南经开区交流项目建设场地需求、人才政策、落地支持等事项,对接厂房选址及具体落地方案。三是组织策划孵化服务活动。对接法律、金融等科创资源50条,引入创新资源8条,组织开展《Deepseek专题培训》《专利申请与快速预审》等创新创业培训活动6场,服务企业200家次。组织岐黄传创等4家企业填报陕西省产学研开发储备项目,协助西安文理学院骆凯老师对接陕化集团,推进“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联合申报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孵化器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工作。成功举办2025年第一期“定制式金融”投融资路演对接会。在孵企业以及陕股交、太平财险、皓玺资本、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应邀参会,蒲臻善生物科技与建设银行达成80万元融资贷款合作协议,实现了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五是认真谋划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3.0版。积极落实“走出去孵化、引进来赋能”科技强市战略,在全力做好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同时,经前期考察、多方研究,提出了建设运营渭南数智科创孵化中心的初步意见,并深入中关村建设运营的太原智创城、运城晋创谷实地调研,形成了“中关村引领、渭南市示范、县市区应用”的总体建设思路,计划以渭南市产投集团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空间载体,以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为受托运营机构,着力搭建具有渭南特色的数智大模型生态场景平台,形成“借势高端、聚焦转化、全域联动”的创新发展格局,打造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3.0版,大力培育更多高能级、前沿性、多元化及融合创新型、平台赋能型数字经济创新主体,为渭南高质量发展再赋新能。目前相关后续工作正在逐项落实中,拟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运营。
(三)稳步推进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全年工作统筹。及时确定园区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核心区和示范区,安排发展入园企业、项目储备、特色产业发展等事宜。二是加强园区专项管理。跟踪检查大荔沙苑黄花、临渭裕美、合阳丰茁坤等2024年5个园区专项进展情况,指导企业申报专利、规范资金管理,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实施。完成了2024年园区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目前正在组织开展2025年园区专项申报工作。三是按期完成下达任务。按照省科技厅文件精神,及时完成了园区党建工作统计数据上报工作。
(四)持续优化3D打印创新应用示范中心服务功能。一是维护展馆展示空间和环境。严格落实《展馆管理制度》,针对展馆展示空间和环境陈旧老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巡检力度,及时维护修缮开裂装饰材料和脱落边条等。同时,加强日常清洁与环境管理,始终保持展馆空间整洁明亮、动线清晰。二是保障展馆高效稳定运行。严格执行展馆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制度,确保所有3D打印设备、互动体验设备、多媒体演示系统等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上半年共完成设备预防性维护3次,有效保障了参观体验的流畅性与安全性。三是提升参观和研学接待能力。结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节点,联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开展特色体验活动2次,上半年累计接待渭南师范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等参观研学团体4家约360人,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提升了公众对3D打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强化了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力。
(五)全面做好各类科技宣传和统计工作。一是加强网站及政务新媒体信息更新管理。2025年,我们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根据工作实际,科学调整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加强相关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认真做好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的管理维护工作。截至6月底,在渭南市科技局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347条,在市政府网站部门动态栏目投递发布信息35条,在今日头条发布信息52条,在“渭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7条。二是做好2024年度各类统计工作。组织完成了2024年度264家高企快报及年报的填报工作,并全部通过了省级部门的审核。完成了渭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年报、19家科研机构年报统计、市级部门及各县市区科普统计填报等工作。三是发挥《科讯之窗》参谋助手作用。联合西交大专家团队,不断优化栏目设置,及时提供最新科技资讯和秦创原工作动态,交流外地科技工作先进经验,为全市秦创原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上半年累计编印《科讯之窗》11期,收录各类科技资讯170余篇,派送500多份。
(六)持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局党组关于在市科技系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将中心学习教育同中心支部“三会一课”相结合,支委会研究制定党支部学习教育学习计划,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组织全体党员重点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成效与经验》等,观看《八项规定改变中国》(1-6)视频短片,安排支部、支委委员和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建立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并根据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整治台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纪法、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提振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截至目前,组织集体学习4次,开展心得交流研讨4次。二是抓好日常教育和业务学习。利用周一学习和例会制度,上半年已组织举办《学习讲堂》14期,通过“党员领学、领导讲学、同志精学”的学习模式,深入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及科技业务知识、党风党纪规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效果。三是落实党建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上半年组织召开支委会6次,党员大会3次,党课1次,开展谈心谈话19人次。组织开展退休困难党员慰问、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我们的节日·春节”摄影比赛、“魅力巾帼绽芳华 铿锵玫瑰展风采”、“红色传承与国家安全同行”、端午节节前廉政教育等主题活动5次,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持续得到加强。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投资落地困难较多。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招引企业后,需根据其产业定位情况匹配到我市不同区县落地,但孵化器与区县产业园区缺乏常态化协作机制,资源对接不畅,导致项目孵化与区域产业布局衔接不紧密,未能形成协同发展效应。加之相关园区多数存在着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招引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致使部分企业投资落地推进缓慢。
(二)常态化路演机制的建立还需加力。部分县市区和省级“三项改革”试点单位对路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筹安排及有效组织做的不到位,后期还需加强宣传、指导和督促,确保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方位提升孵化服务能力。研究出台孵化器提升意见,积极引进法律服务、会计服务、项目申报、投融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在孵企业开展系统性科技业务培训。有效利用西安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相关科技服务。联合区县产业园区定期召开产业对接会,共享招商资源与需求清单,加快招引企业入驻,协同制定产业链配套政策,推动孵化项目投资落地,形成全流程服务闭环。加快推进渭南数智科创孵化中心建设。
(二)加快企业投资落地步伐。重点加强对“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路演项目的研判,建立与市县招商部门、重点园区互动合作机制,与区县开展深度对接,建立落地企业“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制度,及时跟进项目落地进展。依托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主动邀请行业专家、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有效推进企业投资落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建立健全高效畅通的市县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省市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建立业务对接和信息交流渠道,及时沟通科技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用好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西交大渭南技术转移中心、渭南市技术经理人协会等平台,联合开展项目路演、政策宣讲、成果对接等活动,推动实现“省市资源下行、县企需求上行”,切实把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贯通起来,共同促进科技成果在渭转化落地,确保全年科技资源统筹工作再上新台阶。
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2025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