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

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暨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专班科技产业对接组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7-24 10:21 来源: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132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完成《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以下简称:《方案》)编制

515日召开《方案》结题评审会,顺利完成结题。正在与省工作专班和西安市科技局对接,结合《方案》主要框架和核心观点,筹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发布会事宜计划在省秦创原活动周前择时向社会发布西咸新区打造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二)促进校企合作,助力产教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企业服务对接。今年以来,交大新增校企签约企业32家,合作企业总数达241家。为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已重点走访调研105家合作企业,梳理并建立重点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针对陕建新能源等投资型企业寻求成熟项目的需求,已联系对接各学院推荐多个科创项目,正在匹配;针对泰发祥实业等公司在创新港周边建设购置载体的意向,已组织实地考察;针对正太能源等需融资企业,已为其对接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债券融资等多元化方案。

二是推动合作实体化规模化。围绕陕西省34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南瑞等落地研发中心总数达到51家,其中注册28家,校内有实际办公载体的23家。近期,专班赴广东回访华大基因、华大智造、美的集团、麦捷微电子、人为峰科技等企业,根据其战略布局与技术需求,精准匹配交大学科资源与技术供给,推动省外企业在创新港建立实体化研发中心。

三是探索校企地合作新模式。开展地市合作和省际合作,探索“创新港研发+地市转化”的“飞地经济”模式,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推动交大与工业强市泉州联手,提出“交大研发-西咸中试-泉州制造”的合作模式,引入泉州火炬电子、福建立信换热设备等4家企业与交大开展技术合作。依托铜川市中草药种植优势,推动交大与铜川市在中草药种植技术、康养等大健康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下一步将加强与东莞市模具制造、青岛莱西市石墨材料等产业特色鲜明的地市合作,逐渐形成“创新港研发、西咸中试和工业强市制造”的校企地合作新路径。

(三)以科技为手段,推动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借助交大241个项目资源,共推动29个项目。其中思摩威新材料、中核陕铀等10个项目已落地,共租赁载体11160㎡,用地24亩。在谈项目19个,华天高端封装测试项目、华欧精密机械项目等用地投资类项目4个,总面积705亩,秦商产业园项目、国电南瑞西安项目等2个载体购置类项目,总面积10.9万㎡,涉及购置资金11亿元中陕核核技术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新型电力系统仿真项目等13个载体租赁类的项目,总面积3.9万㎡。

(四)多措并举,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常态化举办各细分产业领域路演。聚焦细分产业领域,持续搭建校地联动成果出港”“青年说等路演品牌,上半年累计举办系列路演活动7场,33个优质科创项目通过路演获得资本关注。活动邀请200余人次金融机构代表参与,精准匹配融资需求,成功为11个项目解决融资1.48亿元,有效加速了技术成果向产业价值的转化。截至目前,交大在新区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90涵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二是做好“挑战杯”金奖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组建专项服务专班,联合秦创原发展公司对119个竞赛项目开展全流程对接服务。联合交大团委成功举办挑战杯・国创赛金奖项目夏令营,深度推动项目评审与落地转化,吸引约76个金奖项目在创新港实现转化落地。同步梳理形成挑战杯项目专属政策包,链接新区产业、资本、人才等各类服务资源,为项目提供一站式支持。

三是拓宽科创项目融资与推介渠道。主动对接省级部门资源,向省商务厅筛选推荐8个优质科创项目,合计融资需求达2.87亿元。联合省商务厅、陕财投为3个重点项目精准对接2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推动资本与技术高效对接。积极参加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通过专题推介、展位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创新港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与产业生态,显著提升了新区在国际国内的科创影响力。

(五)深挖资源,发挥校友经济优势

紧密联动西安交大校友部,在西安、上海、深圳、珠海等城市成功举办5场校友会活动,并组织微电子校友返校专题交流,累计覆盖校友企业负责人超500人次。对收集到的295家校友企业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研判,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接清单三张台账,精准匹配政策支持与产业资源。推动爱科赛博等11家储备校友项目成功落地西咸新区,总投资超3亿元。全力支持交大全球校友组织负责人会议暨第九届校友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通过政策宣讲、载体推介、校企地对接等环节,促成8个校友项目与新区签订合作意向。

(六)校地协同优化空间载体布局

按照学校有安排、学院有意愿、企业有需求、政府有支持的原则,专班与交大科研院、沣西集团深入对接,谋划环创新港载体统筹使用方案。以曹家滩创新中心和A板块部分载体为试点,推动空间资源高效利用计划引入龙头企业入驻曹家滩创新中心,打造“1121”校企地合作模式样板;在A板块布局交大夏令营挑战杯永久性营地,为历届参赛学生提供集研发、孵化、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实现政府资产去化、高校空间拓展、企业就近落地的多赢格局。

(七)加速载体配套政策落地见效

联合沣西新城专题研究创新港周边载体政策,其中《曹家滩创新中心招商优惠政策》及《加快推进秦创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产业示范园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已正式印发,政策涵盖租金减免、研发补贴、人才支持等措施,拟重点针对初创科技企业推出首年免费、次年半价的租金优惠。专班提前对接35家有明确入驻意向的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与需求征集,确保政策出台后企业能第一时间享受红利,目前已达成初步入驻意向18家,预计年内可实现载体使用率提升至70%

构建创新生态,配合推动成立创新港学院

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西咸新区联合发起,由交大牵头,与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建设创新港学院目前已在创新港正式揭牌。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创新港周边载体政策研究

在创新港南部片区规划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园,为交大校企联合研发平台、科技成果项目等提供免费空间载体支持。目前,沣西新城正加快制定创新港周边空间载体优惠政策,后续校地双方将共同筛选优质项目,集聚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二)深化校企合作

协助交大科研院及相关学院,加快推进滨化集团等5个在谈校企合作项目落地,推动中陕核中子公司等企业在创新港C板块设立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积极吸引更多头部企业在创新港布局研发中心、中试平台,力争推动15家校企合作实体化运行。

(三)激活校友资源

深化与省内各高校校友的联系,全年累计梳理校友企业线索400家以上。建立校友项目“绿色通道”,对符合产业方向的项目,专项扶持。

(四)加速产业培育

聚焦医工交叉领域,充分发挥交大医学攻关国家产教融合平台优势,推动干细胞产业孵化中心筹备工作;聚焦电气领域,全力保障国电南瑞项目装修进度,确保三季度顺利入驻办公,同时加快爱科赛博等企业的装修入驻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化学学院,拟将化学学院合作京博控股等龙头企业和老师科转企业陕西德天励成新材料等10家企业引入曹家滩创新港中心1号楼,实现研发聚集带动产业集群。

(五)持续完善创新港“一站式”服务窗口功能

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暨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工作机制作用,集成参与专班的省级8个厅局资源,探索科创项目招引落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服务的一口受理、一站办理。

 

附件下载: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陕ICP备17001181号-4

联系地址: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五路10号

联系我们:029-888563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