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
近年来,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紧紧围绕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工作部署,以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为导向,以需求上行、资源下行为抓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强与投融资机构紧密合作和共建,积极探索和拓展科技金融服务路径,努力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科技金融资源,畅通科技-产业-金融链路,在科技金融助力“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发展上奋力谱写新篇。
一、探索实践科技金融服务路径,奠定科技金融工作发展基础
(一)“科技金融工作初探+风险补偿”阶段(2012-2017年)
2012年中心以5亿元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基础,成立了基金办公室、金融办公室和创投服务办公室,分别负责股权融资服务、债权融资服务和与股债融资有关的中介服务工作。
股权融资服务工作。主要是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由中心作为基金出资人来开展。截至2016年,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出资了西科天使一期1000万,北京中农科联投资基金2000万,北京中农科联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00万。
债权融资服务工作。2014年至2017年,依托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的5000万元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开展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工作,期间共召开了五次科技贷款合规性审查会,以省科技厅名义与14家银行合作并联合研发推出了14款纯信用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30%的科技信贷产品。中心具体负责风险补偿资金适用贷款的评审组织工作,向五次审查会推荐上会企业近80家,拟放贷2.59亿元;最终实际获得科技贷款的企业45家,放贷金额1.57亿元。
股债融资中介服务工作。主要是围绕前述股权和债权融资工作展开,以中心一楼A区的金融超市为服务场所,金融超市涵盖了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公司、保险公司等20余家服务机构。
后续随着5亿元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管理工作转入科控集团以后,中心的科技金融工作进入转型时期。
(二)“科技金融工作转型+服务创赛”阶段(2018-2023年)
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心基金办公室调整为众创服务办公室,工作重心转为从事众创空间的打造与管理工作;金融办公室也随之把工作对象由全省的风险补偿适用企业调整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的参赛及获奖企业;创投服务办公室的工作重心逐年全面转向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的组织与服务工作。
截至2023年,中心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14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并联合研发推出浦发银行“接力贷”等6款专属服务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2020年至2023年,合作银行给予双创大赛参赛及获奖企业的贷款额连年增加,分别为1.98亿元、8.06亿元、17.30亿元和35.17亿元,服务大赛参赛及获奖企业1000余家。十年来大赛企业累计获得创业投资金额近63亿元。
二、创新拓展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融合链路
“科技金融工作深化+拓展实践”阶段(2024年至今)
2024年以来,为适应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布局,在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中心的科技金融工作进一步深化,在继续做好大赛企业后跟踪服务的同时,从服务大赛参赛企业为主,逐步拓展调整为全面服务于科技创新相关企业。
(一)持续扩大合作机构范围,联合研发科技信贷产品,助力企业融资见实效
与陕西农信、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新增合作银行2家,截至目前与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达16家。积极拓展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专项服务于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投研报告、承销保荐需求,开创了与证券公司合作的新局面。
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分别联合推出农科主体“农科贷”产品,专项服务省农业科技共享云(农科114)平台农户和农业电商的融资需求;与秦农银行联合推出“投担贷”综合服务方案、与农业银行联合研发推出“农银·双创快贷”产品,为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企业、孵化载体所属企业,提供投资、担保及纯信用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为统筹推进全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助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与交通银行联合研发推出“交银秦创·三项改革股债联投”专属产品,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企业配套专属的“人才贷款+股权直投”产品,切实支持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中央驻陕单位等单位的科创人才创新创业,解决优质初创企业早期融资困难。截至目前,中心与合作银行联合研发推出的科技信贷产品已达12款。
2024年至今,合作银行向中心推荐的科技企业累计发放贷款86.65亿元;通过省创投协会与中心合作的近20家创业投资机构,向双创大赛参赛及获奖企业实际累计股权投资20.09亿元。助力科技企业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融资资金共计106.74亿元。
(二)探索构建“融资需求上行、金融资源下行”对接模式,助力打造“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以调研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以演代评”企业发展现状为契机,联合咸阳、商洛、铜川、安康、延安、榆林及杨凌示范区等7家统筹分中心完成当地“以演代评”企业运行情况调研工作,摸清了企业的研发、财务、投融资等状况,并通过陕西科技资源统筹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对7地市“以演代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推送,其中向秦创原公司推送股权融资需求企业20家。联合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依托安康、汉中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对安康、汉中当地科技企业开展融资需求走访调研与服务工作。目前安康市已拜访37家企业,完成开户5家;汉中市已拜访12家企业,后续将继续走访,推动落地实施。逐步探索形成了以省中心为纽带的,各地市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上行和省级金融资源下行的“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三)构建科技金融信息化服务平台,助力打破融资信息壁垒,提升对接跟踪服务质效
中心通过获批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支持,建设实施了陕西科技资源统筹金融服务平台项目,该平台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的子模块,2023年正式上线,设置有PC端https://sxkcrt.sstrc.com和移动端“陕西科创融通”公众号。平台已建成涵盖企业信息管理、企业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服务支持、管理部门组织协同、平台动态数据管理和金融机构评估等六大子系统,构建了金融供给发布、金融需求发布、金融供需对接、融资路演、赛程中金融对接与服务等六大应用场景,初步构建起便捷、高效、协同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已实现40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近300余家金融机构的入库,展示了联合研发的科技金融贷款产品12款,积累了2020年以来的贷款117.82亿元和投资50.77亿元等融资数据,促进了金融资源的整合、集成与开放共享。依托该平台通过持续地贯穿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政策宣讲,打造了一支助力打破融资供需信息壁垒的科技金融顾问队伍500余人,他们是既具备一定科技专业知识又熟悉政府科技金融政策的金融机构业务经理,贴身服务企业的近期和远期融资需求,持续助力企业融资。2024年11月7日赵刚省长在调研秦创原建设工作时对该平台予以肯定。
(四)充分发挥融资资源统筹对接功能,构建形式多样的融资对接场景,精准服务企业融资需求
联合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投行部、浦发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交通银行西安南二环支行、中国银行西安华陆大厦支行、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等共同举办融资沙龙活动8场,组织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11家合作银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产业链和医疗卫生机构专场路演12场、参与紫阳、大荔、榆林地市行活动3场,联合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共同举办铜川、紫阳“农科114”融资宣讲与对接活动2场,点对点服务科技企业50余家。发起创建“科创融小薇”宣传栏目,组建团队制作推出科技信贷产品及其案例宣传小视频5期,把融资成功经验送到企业手中。
三、下一步科技金融工作思路
聚焦“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开展秦创原“一总多区”一月一地市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地市行活动为抓手,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暨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专班金融服务组副组长单位优势,与合作银行不断研发推出适用的科技信贷产品,继续探索地市融资需求上行、优质金融资源下行的省市科技金融联动模式,依托合作金融机构全方位服务各地市科技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