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博览 >
“十五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国家战略支持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发展规划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目标,核心内容涵盖以下方向:
一、国家战略定位与产业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十五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材料技术瓶颈,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高技术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配套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明确299种新材料研发方向,加速产业化进程。
技术攻坚:聚焦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前沿领域,强化在能源传输、量子计算、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突破。
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
针对中美博弈背景下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加强稀土、高性能纤维、先进金属等关键材料的研发,推动原材料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
二、前沿技术与重点领域
七大前沿材料产业化
工信部明确重点发展超导材料、石墨烯、第三代半导体、智能仿生材料、高熵合金、纳米材料和液态金属,通过“材料先行+需求牵引”模式推动产业化应用。
绿色低碳与数智化转型
低碳化发展:推广生物基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数智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优化材料研发和生产流程,构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三、地方协同与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集群建设
地方规划如《奉贤区通用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
聚焦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等5大重点赛道,培育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战略关键材料;
目标到2027年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五链联动”机制
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要素链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例如,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基础原材料(如电子化学品、高纯试剂)和高端复合材料。
四、政策保障与挑战
政府支持体系
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技术攻关和资源分配,破解部门壁垒。地方政府配套产业基金,吸引亿元级项目和企业落户(如奉贤区计划引入15个以上新材料项目)。
面临的关键问题
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加速布局前沿材料,我国需突破技术封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生态短板:需加强央地协同、全产业链协同研发,加快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转化的效率。
总 结
“十五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协同+政策保障的组合策略,推动材料技术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支撑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